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2018年度指南申报项目视频评审专家名单公告
1#
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评审工作安排,兹定于2018年11月3日至11月5日组织召开“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2018年度指南申报项目评审会。此次评审采用视频答辩方式进行,评审专家统一从国家科技专家库中抽取产生,共102人。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文件精神,现将评审专家名单予以公布。
“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
组1:地震灾害组
指南方向:1.1地震构造主动源监测技术系统研究;1.2识别地震错动前亚失稳阶段的室内实验与野外观测研究;1.3基于断层带行为监测的地球物理成像与地震物理过程研究;1.4地球物理探测卫星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与地震预测应用研究;1.5综合利用空间观测技术的大地震孕育发生变形时空特征研究;1.6高精度地球物理场观测设备研制;1.7新型便携式地震监测设备研发;1.8井下地震监测设备研发;1.9地震预警新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1.10构建三维活动断裂模型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1.11多概率宽频带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研究;1.12承灾体地震作用与效应分析方法研究;1.13城市及城市群地震重灾区现场人员搜救技术研究;1.14地震灾后信息汇聚、发布与决策支持技术研究:1.15地震保险损失评估模型及应用研究。
序号 | 姓名 | 单位名称 |
1 | 孙新蕾 |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2 | 唐曹明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3 | 张建清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
4 | 娄宇 |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 |
5 | 徐赵东 | 东南大学 |
6 | 王权 |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 |
7 | 焦明若 | 辽宁省地震局 |
8 | 沈繁銮 | 海南省地震局 |
9 | 郑作亚 | 中国电科电子科学研究院 |
10 | 高立新 |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 |
11 | 王行舟 | 安徽省地震局 |
12 | 崔杰 | 广州大学 |
13 | 李青 | 中国计量大学 |
14 | 叶献国 | 合肥工业大学 |
15 | 徐明才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
16 | 罗奇峰 | 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 |
17 | 马钦忠 | 上海市地震局 |
组2:地质灾害组
指南方向:2.1黄土滑坡失稳机理、防控方法研究与防治示范;2.2岩溶山区特大滑坡成灾模式与风险防范技术;2.3红层地区典型地质灾害失稳机理与新型防治方法技术研究:2.4青藏高原重大滑坡动力灾变与风险防控关键技术研究;2.5特大滑坡实时监测预警与技术装备研发:2.6复杂山区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与技术装备研发;2.7特大滑坡应急处置与快速治理技术研发;2.8强震区特大泥石流综合防控技术与示范应用;2.9基于地质云的地质灾害预警与快速评估示范研究。
序号 | 姓名 | 单位名称 |
1 | 彭涛 | 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2 | 陈志坚 | 河海大学 |
3 | 夏元友 | 武汉理工大学 |
4 | 郑建国 | 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5 | 贺健 |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6 | 彭土标 |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
7 | 纪玉石 | 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
8 | 李光范 | 海南大学 |
9 | 汪斌 |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
10 | 赵文吉 | 首都师范大学 |
11 | 韦方强 |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12 | 卢应发 | 湖北工业大学 |
13 | 高新平 |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 |
14 | 张飞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15 | 刘连友 | 北京师范大学 |
16 | 王俊杰 | 重庆交通大学 |
17 | 周建军 |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组3:气象灾害一组
指南方向:3.1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强降温形成机理和预测方法研究;3.3 10~30天极端天气过程可预报性及预报理论与方法研究;3.4 30~90天气候变异机理和预测方法研究;3.5东亚季风气候年际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3.12卫星资料四维同化关键技术研发与系统建立;3.13高纬度地区区域数值预报模式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3.14热带地区区域数值预报模式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3.15天气-气候一体化数值模式物理过程和同化系统研究;3.16中亚极端天气气候演变特征及预报方法研究;3.17我国西部山地对突发性暴雨影响机理及预报理论研究;3.18我国北方局地突发性强降水机理及预报方法研究;3.19暴雨的多尺度相互作用及预测理论和方法;3.21面向灾害天气短临预报的模式评估和订正方法研究;3.22中国区域重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归因方法研究。
序号 | 姓名 | 单位名称 |
1 | 易帆 | 武汉大学 |
2 | 张强 | 甘肃省气象局 |
3 | 黄淑娥 | 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
4 | 盛春岩 | 山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
5 | 张志跃 | 南京师范大学 |
6 | 杨成芳 | 山东省气象局 |
7 | 乔林 | 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 |
8 | 王新敏 | 河南省气象局 |
9 | 魏瑞江 | 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
10 | 郝立生 | 天津市气象服务中心 |
11 | 黄思源 | 宁波市气象网络与装备保障中心 |
12 | 刘布春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 展研究所 |
13 | 高燚 | 海南省气象局 |
14 | 李兴华 |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服务中心 |
15 | 王怀清 | 江西省气候中心 |
16 | 刘勇 | 中国气象局 |
17 | 马翠平 | 河北省气象局 |
组4:气象灾害二组
指南方向:3.2高原地—气相互作用及其对下游天气气候的影响;3.6龙卷风探测雷达研制及业务化应用研究;3.7往返式智能探空系统研制及试验;3.8火箭平流层气象观测系统研制;3.9近海台风地海空天协同观测科学试验;3.10全球气象卫星遥感动态监测、分析技术及定量应用方法及平台研究;3.11多源气象资料融合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制;3.20基于综合观测的强对流天气识别技术和示范系统开发;3.23气象预警快速制作和传播平台关键技术研究;3.24人工影响天气基础理论、数值模式技术研究。
序号 | 姓名 | 单位名称 |
1 | 郑大玮 | 中国农业大学 |
2 | 何清 |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
3 | 陈正洪 | 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 |
4 | 孙涵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减灾研究所 |
5 | 王鑫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6 | 刘立波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7 | 除多 | 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 |
8 | 张冬冬 |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9 | 王志伟 | 山西省气候中心 |
10 | 马树庆 | 吉林省气象台 |
11 | 钟中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
12 | 马鹏里 | 西北区域气候中心 |
13 | 马雁军 |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
14 | 刘熙明 | 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
15 | 孙娴 | 中国气象局 |
16 | 石立新 | 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
17 | 陈贵川 | 重庆市气象台 |
组5:水旱灾害
指南方向:4.1变化环境下流域超标准洪水及其综合应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4.2中小河流洪水防控与应急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4.3高度城镇化地区防洪排涝实时调度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4.4农田涝渍灾害监测预报和减灾技术研究;4.5黄河凌汛监测与灾害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4.6堰塞坝险情处置与开发利用保障技术与装备研发;4.7堰塞湖风险评估快速检测与应急抢险技术和装备研发;4.8旱情判别与应急抗旱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
序号 | 姓名 | 单位名称 |
1 | 张奇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2 | 周建中 | 华中科技大学 |
3 | 毛德华 | 湖南师范大学 |
4 | 陈亚宁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5 | 张万昌 |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
6 | 刘桂香 |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
7 | 宋松柏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8 | 高云明 |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
9 | 姜彤 | 国家气候中心 |
10 | 刘诚 |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
11 | 匡昭敏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减灾研究所 |
12 | 马微 | 重庆中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
13 | 孔祥光 |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
14 | 林泽新 |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 |
15 | 朱振家 | 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 |
16 | 李传奇 | 山东大学 |
17 | 张尚弘 | 华北电力大学 |
组6:综合防范组
指南方向:5.1多灾种重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防范技术研究;5.2多灾种综合风险防范服务产品开发与集成平台建设示范;5.3气候变化风险的全球治理与国内应对关键问题研究。
序号 | 姓名 | 单位名称 |
1 | 刘九夫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2 | 李茂松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3 | 李小春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4 | 郭建强 |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
5 | 朱留财 | 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 |
6 | 戴彦德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
7 | 石敏俊 | 浙江大学 |
8 | 魏一鸣 | 北京理工大学 |
9 | 魏伟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10 | 汪自力 |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
11 | 李小军 |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12 | 张建国 | 云南省地震局 |
13 | 薄万举 | 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 |
14 | 石少卿 |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
15 | 陶夏新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16 | 王翠坤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17 | 张平仓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专业机构: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2018年11月2日
专项联系方式:010-58884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