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有感:国基要求基础是对的
浏览
1682
回复
4
收藏
0
1#
2018-10-18 17:46:01
2#
2018-10-18 17:46:30
这才是正理。每次看到大声唾骂的,我都想笑。 说真的,只有半桶水的人,才会想当然的觉得基础就那回事,主要还是本子和创新性,特别是觉得自己的本子非常好和创新性强 一个连好文章都没几篇的,你会相信他本子多好,创新性多强? 就好象高考一样,平时成绩一般的,你会相信他忽然来个大爆发,上个清华北大?这种概率有多大? 水平在于积累,积累就是看成果。不看成果的话,那么我建议有些人直接去评院士吧,提出几个超出宇宙的创新性观点。 在这个群体里,我是支持这样的一种人:有一定的基础,虽然基础较弱,但本子中有严密的逻辑,有可预期的成果,让专家有信心,表明这个基金给你,你是有能力完成的。这种人,往往比那些小牛还受人欢迎。 有朋友质疑我前后矛盾。我把解释也放在此! 我的意思是,有部分人,基础很弱,但还自认为自己的本子写的非常好,而且还有很高的创新性,俗称半桶水! 而后面我讲的一类人,是基础较弱,但实事求是,在本子中很好的展现在自己已有基础上的学术理念和想法,就算预期目标不在学科前沿,但也实实在在的往前迈了一步,这就是能力的展现。而前面半桶水的,脱离基础,大谈特谈所谓的厚度和深度。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是个建筑工,我提出,我可以做实验,调整一点水泥和沙子的比例,强度提高3%,而前一类人,我是个建筑工,通过我两个月苦心研究,我对水泥和沙子建模,并通过高分子纳米研究,能提升强度50%,你认为,你对哪个印象好?我作为审稿人,一定给后一类人A。 这样解释了,你觉得还有矛盾吗? |
5#
2018-10-18 17:53:27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是个建筑工,我提出,我可以做实验,调整一点水泥和沙子的比例,强度提高3%,而前一类人,我是个建筑工,通过我两个月苦心研究,我对水泥和沙子建模,并通过高分子纳米研究,能提升强度50%,你认为,你对哪个印象好?我作为审稿人,一定给后一类人A。 这个例子分不清前后。 “我是个建筑工,通过我两个月苦心研究,我对水泥和沙子建模,并通过高分子纳米研究,能提升强度50%”与“我是个建筑工,我提出,我可以做实验,调整一点水泥和沙子的比例,强度提高3%”相比较: 1)50%比3%的效果更好; 2)高分子纳米研究,术语比较时髦; 3)3%似乎比50%更易实现、更可靠; 4)看不出哪家基础明显更强。 |
回复
已有 4 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