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基金提交后的感想与总结
浏览
1946
回复
1
收藏
0
1#
2018-10-17 16:15:50
基金已经提交了,没有想象中的激动,非常平静,在书写的过程中曾经激动过。从构思、查阅文献、书写、修改到最后的完稿,向同行和老师都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同时也自我学习了很多的东西。想把这一过程进行总结,为以后的科研之路提供指引和帮助。
1、基金准备和书写的时间。
看到帖子上说,有的人两天一夜书写基金最后并命中,我不知道情况是否属实,如果属实,我只能说是这个人确实是牛人。
我们希望提交的基金是一份在自己能力范围完美的基金,不得不承认,很多命中的基金在构思和写作方面都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但这不是我们不需要十分认真准备基金的理由。
我的基金大概是前一年博士毕业6月份大概方向就已经有思路了,在读博的最后一个学期我自己就不停地在想博士毕业后自己要做什么方向,选了几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6月份后就一直在查文献进行论证,对一些顶级期刊,每期都会浏览,并参加了两次学术会议,和一些同行前辈进行了一些交流。如果把这个时间也算上的话,我的基金准备时间有8个月,正式动笔是在大年初四,到提交有6周时间。
2、基金的创新性
青年基金最重要的就是创新性,当然也是最难的一块。这个东西,我感觉对于刚进入科研领域的人很难判断,要和老师、同行以及学生不断地交流论证。很多刚开始我认为是非常的好的idea都在这一过程中被否决了。提出新的概念不能叫创新,别人没做过的不能叫创新,别人没用过的材料也不能叫创新,创新需要从思想上进行体现,从科学问题角度进行论证。这需要对自己的想法和草稿进行提炼,要不断和别人争吵,要说服别人,说服自己,还要不断学习。
3、基金本子的修改
有帖子说,本子要修改30遍以上,我感觉这个说法不为过。我的本子从出来草稿以后,修改的时间大概有5周时间,大概有十次以上是大幅度的修改。其中仅立项依据的修改就花费了3周时间,记得很多次熬了一个通宵,精心准备的一个立项依据,第二天和老师讨论论证,最后感觉什么都不是。这并不是说把核心思想变了,只是逻辑的顺序进行了改变。因为本子最后还是要拿给别人看的,如果别人不能很容易的看懂你的本子,这其实很失败。后来拿给实验室的学生看,问他们看懂了吗,如果回答是没有明白要做什么事情,为什么要做的话就需要修改。就为了达到让别人明白“你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你的创新性在哪里”的目的,进行很多次的修改。后面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案以及研究基础等都是一样。我的目标是却不允许自己的本子有一块出现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感觉有点像完美综合症,自己生活不是这样的,科研就是要认真严谨。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让人崩溃的过程,怀疑过自己的逻辑、语文等等,但还是坚持下来了。到最后定稿,我自己有认真读了十遍以上,尽量做到需要多修改一个字,这是一个很充实的过程。
本子的写法问题论坛里已经整理的非常好了,如何写就是自己能动思考的问题了。
从本子的提交那一刻,基金的事情已经翻过一页,中不中都会平常心对待,在写基金的过程学到了很多东西。自己以后会努力科研,希望在实验和文章方面都取得突破。
1、基金准备和书写的时间。
看到帖子上说,有的人两天一夜书写基金最后并命中,我不知道情况是否属实,如果属实,我只能说是这个人确实是牛人。
我们希望提交的基金是一份在自己能力范围完美的基金,不得不承认,很多命中的基金在构思和写作方面都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但这不是我们不需要十分认真准备基金的理由。
我的基金大概是前一年博士毕业6月份大概方向就已经有思路了,在读博的最后一个学期我自己就不停地在想博士毕业后自己要做什么方向,选了几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6月份后就一直在查文献进行论证,对一些顶级期刊,每期都会浏览,并参加了两次学术会议,和一些同行前辈进行了一些交流。如果把这个时间也算上的话,我的基金准备时间有8个月,正式动笔是在大年初四,到提交有6周时间。
2、基金的创新性
青年基金最重要的就是创新性,当然也是最难的一块。这个东西,我感觉对于刚进入科研领域的人很难判断,要和老师、同行以及学生不断地交流论证。很多刚开始我认为是非常的好的idea都在这一过程中被否决了。提出新的概念不能叫创新,别人没做过的不能叫创新,别人没用过的材料也不能叫创新,创新需要从思想上进行体现,从科学问题角度进行论证。这需要对自己的想法和草稿进行提炼,要不断和别人争吵,要说服别人,说服自己,还要不断学习。
3、基金本子的修改
有帖子说,本子要修改30遍以上,我感觉这个说法不为过。我的本子从出来草稿以后,修改的时间大概有5周时间,大概有十次以上是大幅度的修改。其中仅立项依据的修改就花费了3周时间,记得很多次熬了一个通宵,精心准备的一个立项依据,第二天和老师讨论论证,最后感觉什么都不是。这并不是说把核心思想变了,只是逻辑的顺序进行了改变。因为本子最后还是要拿给别人看的,如果别人不能很容易的看懂你的本子,这其实很失败。后来拿给实验室的学生看,问他们看懂了吗,如果回答是没有明白要做什么事情,为什么要做的话就需要修改。就为了达到让别人明白“你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你的创新性在哪里”的目的,进行很多次的修改。后面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案以及研究基础等都是一样。我的目标是却不允许自己的本子有一块出现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感觉有点像完美综合症,自己生活不是这样的,科研就是要认真严谨。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让人崩溃的过程,怀疑过自己的逻辑、语文等等,但还是坚持下来了。到最后定稿,我自己有认真读了十遍以上,尽量做到需要多修改一个字,这是一个很充实的过程。
本子的写法问题论坛里已经整理的非常好了,如何写就是自己能动思考的问题了。
从本子的提交那一刻,基金的事情已经翻过一页,中不中都会平常心对待,在写基金的过程学到了很多东西。自己以后会努力科研,希望在实验和文章方面都取得突破。
回复
已有 1 条回复
相关帖子